初夏時節的川北重鎮寶輪,隨著季節的更迭,空氣中彌漫著特有的悶熱氣息。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中煤廣火項目鋼結構廠房施工現場尤為引人注目。在林立的鋼架間,一位手持焊槍、身姿矯健的焊工正全神貫注地作業,飛濺的焊花在他身旁綻放,勾勒出堅毅的輪廓,他就是第二屆“五局工匠”獲得者,來自制安公司第一水工機械廠的焊工何成州,在焊花的陪伴下中堅守了整整二十個春秋,用自己的青春與汗水,完美詮釋了“堅守匠心,追求卓越”的深刻內涵。
初出茅廬 “焊槍”初體驗
2004年的盛夏,蟬鳴的聲音穿透水電五局技校茂密的樹蔭,當同學們紛紛奔向更輕松的崗位時,一位皮膚黝黑的年輕人卻背著行囊,一頭扎進中國水電五局第一水工機械廠,開始了自己迄今已二十余年的焊工生涯,當起了一名普通的電焊工人。
初到水工廠,廠區內機器轟鳴,空氣中彌漫著金屬灼燒的氣味,望著車間里飛濺的焊花,他深吸一口氣,握緊了那把改變命運的“焊槍”!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護衣,何成州的手握在焊槍握把上微微發抖,圍觀的工友們發出善意的笑聲,何成州的耳尖瞬間漲得通紅。但這笑聲沒有讓他退縮,反而點燃了他骨子里的倔強?!皠e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行!“看好了,手腕要穩,運條速度得均勻”,在老師傅的耐心講解和鼓勵下,手腕微微發力,緩緩移動。雖然焊縫歪歪扭扭,像一條蜿蜒的蜈蚣,但好歹成功了一半。那一刻,望著自己的“杰作”,何成州嘴角不自覺地揚起,這看似笨拙的開端,正是他邁向“工匠”之路的開始。
經過接近一個月的反復練習,何成州的手臂肌肉早已酸痛到吃飯筷子都無法拿起,但他眼中的熾熱的希望卻絲毫不減。這天,師傅遞給他一塊嶄新的鋼板,試試完整焊完一條縫,檢驗一下你近期的成果。何成州鄭重地點頭,戴好護具,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一個月來所有的經驗與堅持都凝聚在這一次嘗試中。飛濺的焊花散落在他的防護服上,發出清脆的“噼啪”聲,卻絲毫干擾不了他的專注。終于,一條完整的焊縫呈現在眼前,雖然仍不夠完美,但這一刻他更加堅定了心中執著的信念,這條焊縫不僅是他焊接技藝的里程碑,更是他匠心之路的起點。
臨危受命,沉著冷靜對“挑戰”
2006年,廠里進行麥洛維弧形閘門門葉搶工。為滿足第二天驗收拼裝的需要,當時參加工作兩年的他,在師傅的帶領下連夜加班趕工焊接。夜晚焊接,能見度低,對焊工的焊接技術要求較高,而此次焊接又是將吊籃吊在半空中進行焊接,焊接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高,此時的何成州望著下方忙碌的工友和眼前巨大的弧形閘門,心跳不禁加速,由于弧形閘門結構復雜,焊接角度刁鉆,且要求焊縫必須達到一級探傷標準,稍有不慎就會影響整個閘門的密封性和抗壓能力。更何況,在高空作業,不僅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懼,還要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晃動和風向干擾。何成州沒有絲毫猶豫,深吸一口氣,戴好護具,拿起焊槍,說干就干!他在操作中認真仔細、沉著冷靜,同時加快了焊接速度,并且更加注重細節,每完成一段焊縫,都要仔細檢查有無氣孔、夾渣。終于在經過一整晚的緊張作業,何成州終于完成了焊接任務。此時的他,手臂酸痛到幾乎抬不起來,眼睛也被弧光照得紅腫,但臉上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第二天探傷檢測人員對所有一、二類焊縫進行全面檢測后發現,所有焊縫質量全部合格,不含雜質、氣孔,焊縫質量合格率100%。經過此次焊接作業,他的焊接水平得到了探傷檢測人員以及同事們的認可。
2007年開始,何成州先后參加了五一橋水電站鋼襯安裝焊接及壓力鋼管的制作安裝、瓦屋山項目、涼山木里沙灣項目的叉管焊接及金窩項目的管道焊接工作。其中瓦屋山項目的叉管焊接工作工期最緊、任務也最重,當時正直探親休假期間,何成州接到支援的通知以后,為保證瓦屋山項目的叉管按時焊接完成,他直接放棄了休假,轉戰瓦屋山,第二天就趕到工地,并與其他同事一起白班、中班、夜班連續一個多月的時間,終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所有焊接任務。次年參加了木里沙灣項目壓力管道的制作與安裝工作,該項目由何成州獨立帶領焊接小組高質量的完成了船閘的焊接作業,此工程焊接工作最終獲得了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評比頒發的“全國優秀工程一等獎”榮譽稱號。
每一次的臨危受命的經歷,不僅讓何成州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更讓他在面對挑戰時,變得更加沉著冷靜,也讓他對“匠心”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在壓力與困難面前,依然堅守品質,追求極致。
不懈努力,追求卓越“品質”
2016 年起,水電五局第一水工機械廠迎來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進軍風電塔筒生產領域。然而,新領域帶來的不僅是機遇,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塔筒進人門的焊接成為“橫亙”在所有焊工面前的“攔路虎”,由于經驗欠缺,廠內焊工們在這個環節屢屢受挫,一次焊接合格率僅有80%左右,嚴重影響生產進度與產品質量。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時,何成州同范欣言等焊接骨干主動請纓,帶領焊接小組投身這場技術攻堅戰。面對陌生的焊接難題,大家深知“閉門造車”不可取,小組成員反復觀察已完成的塔筒進人門焊接件,仔細查看焊縫的細微缺陷;同時,查閱大量關于風電塔筒焊接技術資料,在一次又一次的觀察與研討中,何成州敏銳的發現,傳統焊接工藝在應對塔筒進人門特殊結構和材質時,存在熱輸入量控制不當、焊縫應力分布不均等問題,這正是導致焊接缺陷頻發的關鍵所在。為了找到最佳解決方案,何成州與團隊成員緊密配合,結合技術部制定的焊接工藝,開始了艱難的試驗之路。他們在車間里搭建起臨時試驗平臺,對不同的焊接電流、電壓、焊接速度等參數進行反復試驗。每一次試驗,何成州都親自操作焊槍,仔細記錄焊接過程中的細節變化,分析焊縫成型、內部質量等數據。有時為了驗證一個參數的調整效果,他和團隊要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餓了就隨便扒幾口盒飯、吃口泡面,累了就在車間長椅角落打個盹。經過反復不計數目的試驗,終于實現了首焊一次合格率100%的突破,為保障風電項目的順利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
青春無悔 逐夢不息綻“光芒”
何成州從不滿足于現狀,他深知在焊工這一領域,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因此,他積極參加各種業務競賽和學習交流,與同行切磋經驗,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和技能。
2022年,由四川省總工會、攀枝花市總工會、涼山總工會聯合主辦,川投能源攀水電公司承辦的四川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攀西經濟區“銀江杯”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水電焊接決賽上,代表水電五局參賽的何成州榮獲個人一等獎。2024年,由四川省廣元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公布的第二批廣元市“蜀道英才計劃”卓越工程師和技能領軍人才項目中,水電五局職工何成州成功入選,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強公司在行業內的競爭力。
俗話說,“忠孝不能兩全”,榮譽的背后,是他對家庭深深的虧欠。聚少離多的日子,早已成為何成州生活中的常態。妻子獨自承擔著家庭瑣事時的疲憊、孩子渴望父親陪伴的眼神,都化作何成州內心深處的愧疚。當家庭、家人需要照顧,他卻在千里之外的工地。他明白,自己對工作的專注與執著,卻讓家人承受了太多孤獨。
何成州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與堅韌,詮釋著對卓越技能的不懈追求。在他看來,匠心不僅是對現有技藝的堅守,更是不斷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勇氣與決心。而握在手中的“焊槍”,就是他創造歷史的“武器”,也將繼續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他也用青春無悔詮釋了對焊接事業的無限忠誠,讓匠心的光芒照亮更多焊接個人的奮斗之路!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