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涼山州的大山深處,卡拉水電站地下廠房的建設正以一場“靜音革命”重塑工程與自然的和諧對話。自項目啟動以來,始終秉持“以綠色服務生態建設新領域”的核心理念,依托創新技術與精細管理,在噪聲控制、揚塵治理、生態修復三大維度上實現了系統性突破,在海拔2500米的生態敏感區探索出一條綠色施工新路徑。
靜音模式:開啟綠色施工的“降噪引擎”
錨定“西南地區首個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目標,卡拉項目自開工便將“以綠色服務生態建設新領域”當作行動指南,精心編織起全鏈條綠色施工體系這張大網。項目初期,一系列先進的低噪音設備成為這場“靜音革命”的先鋒力量。靜音發電機、靜音鉆孔設備、低噪音旋挖鉆機、多臂鉆鑿巖臺車等紛紛入駐施工現場,它們如同訓練有素的“降噪衛士”,從施工的源頭發力,大幅削減施工噪音,使高峰期施工噪音較傳統工藝顯著降低,奏響了綠色施工的“靜音序曲”。
進入廠房開挖階段后,項目實施“雙重控制”措施,優化現場作業安排,將爆破、破碎等高噪音工序集中安排在每日12:00-12:30、18:00-18:30等非敏感時段進行,并通過錯峰施工、動態調控設備人員等手段,確保作業噪聲等效聲級始終控制在標準限值范圍內。同時,作業人員配備降噪耳機、減震鞋等防護用品,實現個體防護降噪40%。此外,通過智慧工地系統—噪音實時監控平臺,在廠房核心區域布設數個噪音傳感器,實時采集頻譜數據并生成AI調度方案,一旦觸發“靜音指令”優先啟用低噪設備,確保廠房內噪聲晝夜值穩定。
封塵行動:筑起防塵控塵的“鋼鐵長城”
在推進卡拉水電站建設過程中,項目通過“立體防控+智慧檢測”模式,破解“在做好降噪的同時,如何做好防塵”這一難題。面對長距離施工廊道的揚塵挑戰,項目采用“空間分層+工序閉環”治理模式,在施工公路沿線,架設智能噴淋系統與霧炮車機組,噴出的細密水霧為施工公路上方及邊坡空域織就了一層“防塵紗幕”,結合智能建設平臺實現路面噴霧動態調控,使路面及邊坡土壤含水率穩定在12%-15%,揚塵濃度同比下降80%。針對地下洞室群施工環境,建立“掌子面風水降塵-運輸通道環向噴淋-出渣口負壓抽吸”三層遞進除塵系統,實現鉆爆、運輸、排渣全流程控塵,確保施工揚塵濃度有效控制。
同時依托智慧工地管理系統,項目構建施工環境全要素智控網絡。在混凝土生產環節,拌合站配備的粉塵回收裝置堪稱“粉塵捕手”,實現骨料輸送、稱量、拌合全流程密閉作業,粉塵捕集效率達98%;在灌漿工序,采用智能灌漿系統,依托定位系統實現漿液零泄漏配送,同步啟動絮凝沉淀裝置,廢水回用率超90%,達到“配比-注漿-治污”閉環管控。進出通道同步實施人員、車輛進出場除塵流程,通過配備除塵門禁與洗車臺,車輛帶塵量削減95%,形成“外防輸入-內控擴散”的閉環防線。
生態共建:奏響變廢為寶的“綠色樂章”
項目創新“工程渣料-生態資源”轉化路徑,聯合四川農業大學研究開發渣料改良及邊坡復綠項目,利用復合渣料改良復綠基質配方,在纖維溝索橋右岸下游旋挖樁改良土壤種植試驗區進行試驗,最終通過添加有機質與火山巖顆粒,調整土壤顆粒的機械組成和養分含量,將強堿性渣料pH值從10.2降至7.5,成功栽種高山柳、冷蒿等6種適生植物,試驗區植被覆蓋率達92%,較傳統客土噴播提升40%,復綠周期縮短60%,渣料資源化利用與生態修復深度融合,成功破解山區渣料資源化難題。
道路臨邊坡面先行布設植被固土網,隨機開展摻入每平方米120粒本土適生草籽的生態混凝土噴播作業,在2號路邊坡種植三角梅、迎春花等綠植,形成立體植被帶,施工沿線裸露面重披綠裝,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促進生態恢復。項目團隊基于渣土改良基質建立長效生態管護機制,通過定期監測植被存活率、土壤墑情等指標,動態優化技術參數,為后續水電工程生態修復提供可復制的技術范式。
全員參與:凝聚綠色發展的“磅礴力量”
“靜音模式”能夠在卡拉水電站成功落地,不僅得益于科技創新和技術突破,更源于項目內部管理與全員參與的文化浸潤。在這里,每一位建設者都是綠色樂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共同奏響綠色發展的和諧旋律。項目黨支部組建“若水尖兵”黨員突擊隊,整合技術攻堅組、安全督導組、智能建造組,形成“監測-處置-評估”閉環體系;黨員骨干帶隊現場駐守爆破面,采集噪聲頻譜優化降噪方案,晝夜輪值調試智能噴淋系統;依托紅色夜校,針對性授課,培育復合型人才隊伍,推動綠色施工工法、實用性環保專利落地。通過智能安全帽采集80余名管理人員與1000余名作業人員的環保行為數據,聯動獎懲制度量化評估,激發全員參與,最終斬獲業主單位頒發的“生態建設突出貢獻集體特別獎”等多項榮譽,形成“全員參與、全程管控、全域達標”的綠色發展新實踐。
如今,卡拉水電站地下廠房施工現場揚塵濃度大幅下降,噪聲顯著污染減少,渣料綜合利用率高達80%,生態恢復區植被實現基本全覆蓋,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重現山間。項目經理張彬表示:“‘靜音模式’不是階段性成果,而是可復制的綠色基因,它將持續升級,成為未來水電行業建設的基本配置”。當智能監測屏上的環保數據與工程進度同步跳動,當創新工作的專利展示墻與黨員責任區交相輝映,卡拉水電站建設者,正以綠色革命先行者的姿態,重新定義著新時代水電工程的建設標準……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