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有言:“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青春,是熱血的見證,更是奮斗精神的傳承。百余年前,青年們振臂高呼,以無畏的勇氣掀起時代浪潮;
如今,在太和項目,同樣也有一群青年職工,以專業攻克技術難關,用汗水澆灌工程建設,在新時代舞臺上,以青春之力,書寫著奮斗的壯麗篇章。
篤學跨界,青春筑夢
在廣袤平原的暮色中,當最后一縷霞光消融于麥浪翻滾的地平線盡頭,太和項目部辦公室的燈光總會亮得格外長久。24歲的潘敬科正在逐行審閱工程結算數據,手邊的筆記本電腦屏幕映亮了他專注的面龐。
2023年7月,剛參加工作的潘敬科一腳踏進了引江補漢項目的隧洞。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套上反光背心、戴著安全帽,每天在工地里跑來跑去,跟工友們一起摸爬滾打。洞里潮濕悶熱,機械聲震得耳朵嗡嗡響,可他愣是沉得下心,跟著老師傅學怎么安排工序、怎么協調機械、怎么能最好的保障工期,秉持“不懂就問”的態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2024年初,潘敬科調入太和項目從事經營工作,從施工一線轉到合同談判桌前,他迅速適應新角色。面對復雜的工程合同條款,他利用業余時間研究計價規范,從最基礎的部門及公司規章制度開始學起,逐步入手分包招標文件編、對上結算工作,遇到不懂的就會向前輩請教,每天兩點一線,編規范、寫方案、監進展,他還主動參加各種培訓課程,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迅速成為部門核心成員。
除此之外,潘敬科還有一項核心技能——電腦維修,這個大學時就愛鼓搗硬件的年輕人,成了工地的“技術救火員”。誰電腦卡了、罷工了,喊聲“小潘”,他保準樂呵呵地跑來幫忙。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在工地收養的橘貓“富貴”,如今常蹲坐在宿舍窗臺上,默默陪伴著他度過一個個加班的深夜。
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從隧道深處到經營前臺,從施工日志到合同文本,潘敬科用腳步丈量著工程人的雙重維度。當被問及職業規劃時,這個剛滿24歲的年輕人總會露出靦腆的笑:“先把手中的工作吃透,把造價工程師考下來吧,至于更遠的打算,還沒想好,一步一步來!”
燃情歲月,韶華擔當
“璇姐,我要去工地,給我派個車!”
在一聲聲呼喊中,王璇踩著運動鞋穿梭在項目部辦公區,開啟了一天的工作。
作為黨群綜合部副主任,王璇的辦公室總是飄著淡淡的花香。窗臺上并排擺著三盆綠蘿,葉片在朝陽里舒展如青春的手掌。“項目部就是咱們第二個家,得讓大家住得舒心。”她邊說邊在排班表上勾畫:工地宿舍空調維修跟進、五一活動獎品采購清單、集體生日籌劃……
王璇不僅在工作上嚴謹認真,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充滿青春活力、正能量滿滿的人。項目部里經常能看到她組織大家開展各種活動,從臺球比賽到讀書會,從志愿服務到技能培訓,她總是能夠想出各種點子,讓大家在緊張的工作之余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璇姐,這次并網儀式的主持人要你來當嗎?”同事小張問道。
“是啊,我也有點緊張呢。”王璇笑著回答,但她的眼神中卻透露出堅定和自信,“不過沒關系,我相信只要我們準備充分,就一定能夠成功。”
為了這次并網儀式,王璇付出了很多努力。她不僅熟悉了整個并網流程,還親自撰寫了主持稿,并反復練習。在儀式當天,她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業的素養,成功地完成了主持任務,得到了業主和監理的一致贊揚。
“王主任,你主持得真好!”儀式結束后,一位業主代表走過來對王璇說道,“你們五局真是人才輩出,讓我們大開眼界。”
“謝謝您的夸獎!”王璇謙虛地回答道。
“工作于我而言,是不斷探索和突破自我的旅程。”
2025年4月,王璇榮獲公司“先進工會工作者”。在這條青春之路上,她將繼續以奮斗為筆,書寫青春答卷,讓理想之花在青春征程中絢麗綻放。
十年礪志,破壁青春
“專業知識的累積是青年與時代對話的密碼本;深耕專業領域的過程,本質就是在鍛造思想的密鑰。”石立光如是說道。作為太和項目技術負責人,自工作以來,他將青春熱血融入每一處鋼筋水泥間。從埋頭苦干的施工新人,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項目負責人,用智慧與擔當譜寫著新時代建設者的青春贊歌。
2009年,就讀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專業的石立光,因懷揣對水利事業的熱忱,申請輔修王牌專業水利水電,并成功通過考試。此后四年,他利用課余時間刻苦學習,最終以雙學位畢業,順利進入水電五局,向工程師夢想邁出堅實一步。
讓理想成真,需要一磚一瓦的接力,需要每時每刻的努力,在這條自己選擇的路上,不論面對何種困難與挑戰,石立光都會堅定腳步向前,從不退縮。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很迷惘,不知道該干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干。”石立光回憶道,“后面遇到了職業生涯中第一位導師,他不厭其煩地授業解惑,幫我梳理職業規劃,讓我從最初的茫然無措,逐漸找到了方向感和目標感。”
師傅的教誨如同暗夜明燈,讓石立光在施工圖紙與混凝土澆筑的實踐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從最初的匯報材料的編寫學起,再到技術方案制定、工程量計算,一絲不茍學習完成,遇到不懂的就向導師同事請教。編制技術方案時,他白天扎進施工現場觀察作業流程,晚上查閱行業前沿案例,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方案細節。在無數個挑燈夜戰的堅持中,石立光從圖紙上的線條里讀懂了工程語言,在反復測算的數據中掌握了技術精髓,曾經陌生的技術工作,漸漸成為他手中得心應手的“利器”。
從中牟工程項目、航空港項目、亳州項目、杭州協同變項目到太和供水項目,十余年來的堅守與拼搏,他的職位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從一個對水電行業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到對施工技術了如指掌、擁有一級造價師證書和一級建造師(公路、市政)證書的“行家里手”。
從青澀到成熟,從追趕到領跑,十年摸爬滾打,石立光把專業熬成了硬核鎧甲。從追光者到掌燈人,腳步丈量的不僅是工地,更是用青春密鑰解鎖基建密碼的破壁之路。
高不阻其石,澗不斷其流,流年不掩其意。太和項目的青年們將在磨礪中不斷成長,以飽滿的熱情和實干的精神,將青春奮斗到底,勇攀事業高峰,詮釋五局青年建設者的擔當與奮發,書寫著屬于他們的青春篇章。
【打印】 【關閉】 |